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西藏是世外桃源的林芝,是險象環生的墨脫徒步,是美麗壯闊的納木措,是神秘的藏傳佛教……,那些熟悉的名字口耳相傳,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西藏的美食。奇怪的是,很多人會說自己愛西藏,可是,當問起來關于西藏的美食,卻不是很清楚。這不禁會讓人疑惑,西藏難道是一個美食荒漠嗎?其實不然,在這片高原上,它還有很多深藏在藏區的美食,那些,才是西藏真正精彩的部分。而我,來說一說,看你都知道嗎?
酥油茶,這個我想如果你去過西藏,應該會嘗過。酥油茶是一種西藏的特色飲料。多與主食糌粑同時食用,也可以作為每日食用的飲料。在制作時,先將適量的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,加入食鹽,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,用木柄反復攪拌,使酥油與茶汁融為一體,再倒進鍋里加熱,便成了可喝的酥油茶了。
青稞酒,這是青藏高原出產的一種主要糧食——青稞制成的。它是先由青稞洗凈煮熟,待濕度稍降,便加上酒曲,用陶罐或木桶裝好封閉,讓其發酵。兩三天后,蓋上蓋子,隔一兩天,就可食用。度數很低,男女皆可喝,是藏族家家戶戶必備之品。
糌粑。糌粑是藏族的一種主要的食品,營養豐富,又方便攜帶。它是將青稞(屬大麥類,有白色、紫黑色兩種)曬干炒熟,磨成細面即可。一般藏族在食用糌粑時,會先把少量酥油茶倒進碗里,加點糌粑面,用手不斷攪均,一直到捏成團為止。
風干肉。這個一般在冬季時開始做。因為這時氣溫都在零度以下,藏族群眾和草原上的牧民們把牛、羊肉割下來,掛在陰涼處,讓其冰凍風干,即去水份,又能保持鮮味。到了第二年三月以后便可食用。
黑腸,這是用羊血與青稞粗面、羊油、羊(牛)肉絲加調料拌勻,裝入洗凈的綿羊(牛)腸內,扎緊兩端,煮熟。切片趁熱食用。
奶渣。奶渣是奶提煉酥油后剩下的物質,經過燒煮,水份蒸發后,剩下的就是奶渣。奶渣可以做成奶餅、奶塊。還可以用來做餡,做成奶渣包子。營養充足,老少皆宜。
爆燜羊肉糕。這個被稱為高原一絕,但只有春秋產羊羔時才能品嘗到。吃時肉質細嫩,辣酥爽口,入口不膩,有補益壯身之功。
朋必,這是用豌豆粉做成的一種小吃,它是將豆汁熬成糊狀,其中加入鹽、臧蔥、咖喱粉,再加點清油和肉末,冷凍成型,最后成果凍狀,顏色像豌豆綠。這是西藏獨特的小吃,常在日喀則的街面就有賣。
藏面。這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面,它的口感跟平原地區的任何面種都不一樣。像我剛吃的時候還以為面沒有熟呢,里面好像是夾生的。后來才知道,原來這是藏面的特點之一。它由小麥粉為主。要提前壓制好,煮熟曬干,等吃的時候,下到牦牛肉湯鍋中,再次燙熱出鍋即可。鮮爽可口,營養豐盛。
藏族酥酪糕。這是藏族朋友家待客時常準備的糕點。它是用提取過奶油的乳白色淀粉(臧名曲熱)晾干,用磨磨成粉,拌入黃油、白糖、人參果、葡萄干等,做成圓形或方形,放入籠屜蒸熟即可。
【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】
來源:搜狐
鏈接:http://www.sohu.com/a/305494271_120044270?spm=smpc.csrpage.news-list.14.1555401203877hS6SM2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