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到西藏的飲食,哪怕沒來過西藏的人,也知道有糌粑、酥油茶,到西藏旅游過的人可能品嘗過牦牛肉干、甜茶、藏面等,那么在西藏生活一段時間之后,發現藏餐館里還有涼粉、咖喱飯、炸土豆、手工酸奶?偟膩碚f,西藏的飲食文化包容性很強,做法相對簡單,禮儀較講究,還有因宗教信仰造成食材的忌諱。
最常見的食物--糌粑
今年是第二次在西藏過春節(藏歷土豬年),到藏族朋友家里做客的時候,一進門就被陣勢嚇到了,朋友家人手里端著“切瑪”(見下圖),里面裝著青稞面、小麥等谷類。
“切瑪”--象征著吉祥如意
接下來我就按照朋友的“指導”,用拇指和中指夾著青稞面分三次向頭頂上方輕彈,然后把青稞面吃掉,后來我才知道這三下是敬天、敬地、敬人(也有說法是“敬佛法僧三寶”),緊接著就是啤酒,還是先重復剛才的動作,然后連干三碗(如果是青稞酒的話,可能當場我就倒了,哈哈)。酒過三碗,臉色微醺,依次落座,朋友的老婆為我端過來一小碗手工酸奶,酸奶上面放著藍莓、人參果,味道非常贊。然后稍微吃了點米飯和炒菜,就開始了喝酒,為增加點樂趣,就打牌斗地主,誰輸誰喝,就這樣一邊談天說地、一邊開懷暢飲,從正午陽光喝到了日落西山,說來也奇怪,原本有點醉意的我竟然越喝越清醒。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西藏飲食的禮儀還是很講究的,特別是對朋友的到來表現的非常隆重,同時不忘敬天敬地敬人。
說到食物的做法,我認為不像內地那么復雜多變,要相對簡單一些。四川的火鍋底料可以多達百種,蘸料也可以根據自身口味任意轉變,陜西的面食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形狀和口味,河南的胡辣湯據說要放八十多味藥材,就連有名的“水煮白菜” 也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。但是,糌粑的做法和吃法就簡單了,一般是和酥油茶摻著吃,酥油茶少放些可以用手捏成團狀,多放些就可以用勺子舀著吃。牦牛肉主要是風干或者煮熟,不需要加入其它調料,風干肉直接蘸辣椒面吃,煮熟的牦牛肉要用刀子削成一片一片的(手撕不開,韌勁十足),也是蘸辣椒面。絕大多數食物做法簡單,一般只需經過幾道工序,蒸、煮、炸、炒、拌重復度低,油鹽醬醋沒有特別挑剔的味覺需求。
另外,在飲食方面有一定的忌諱,有一次我去吃旋轉火鍋,吃到一半才發現沒有海鮮,因為當時顧客比較少,就跟老板攀談了起來,我問老板,蝦今天都賣完了嗎?他笑著說:“我們對這些比較忌諱,因為信佛教,一般不殺生,特別是像蝦這樣小的動物,一頓就要吃掉好多條生命,我們自己不吃的東西,我們也不賣”。另外,多數西藏的人不吃魚肉、馬肉,甚至不抓魚,這些可能都跟宗教有淵源。
在拉薩,經?梢钥吹胶芏嗳四弥D經輪,嘴里不斷念著六字真言
現在的西藏從飲食角度講,應該算是“百花齊放”了,藏餐、中餐、西餐各式各樣應有盡有,在西藏生活的人幸福指數也是很高的。在吃火鍋的時候,可能也在品著甜茶,還可能同時吃著披薩,飲食種類包容性很強。不光種類,食物做法也是很有包容性,例如對四川火鍋稍加改變,更加適應當地人的口味,演變成了“藏式火鍋”,青椒肉絲里的“黃牛肉”到西藏變成了“牦牛肉”。還有些關于酥油茶的傳說,據說酥油茶的來源是內地與西藏交流的產物,因為西藏不產“茶葉”,是在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的時候帶來了茶樹,在因緣巧合下,發現把酥油跟茶放在一起煮,味道非常美,還可以在高寒的環境下補充熱量,由此形成了“酥油茶”。
藏式火鍋
酥油茶--可以很好的補充熱量
那么,西藏的飲食文化不可能只有這些,飲食文化是一個浩瀚無邊、探索不止的大海,我也沒有進行專門整理和研究,只是簡單分享一下所見所聞、所思所想,如果今天的觀點引起你的興趣,歡迎私信交流。今后一段時間,我會多分享一些西藏的各種食物以及關于食物的故事。
【免責聲明: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】
來源:今日頭條
鏈接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684460973450854924/